【活動】旺宏科學獎聯誼會2009年會 飛「天」遁「地」 尋找宇宙及地球最深的奧秘

5/5/2009 No (首頁顯示70個字) 旺宏科學獎聯誼會    

人類是外星人的後代?2126年,彗星將再度撞上地球?
台灣除了沒有南北極的冰凍土,擁有全世界各種土壤,是全球地質研究的天堂。
這些天文地理的辯證與知識,您知道嗎?

旺宏科學獎聯誼會2009年年會原訂8/7~8/9於阿里山舉辦,無奈天公不作美,遇到了近五十年來損害最慘重的風災─莫拉克颱風,但聯誼會會員的熱情未被 澆熄,最後活動順延至9/5(六)在台中101─樓高46層的Hotel One雅緻大飯店舉行,當天風和日麗、晴空萬里。 

今 年正逢全球天文年,基金會特別邀請號稱「星星王子」的天文星象專家─台大物理系孫維新教授進行專題演說,同時,也邀請了長期研究台灣地質土壤的專家─台大 農業化學系陳尊賢教授。兩場「大師級演講」提供會員在天文及地理方面的豐富學習之旅。同時,更安排旺宏科學獎召集人─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兆漢及兩位科學獎 委員─中央大學教務長李光華、清華大學孫運璿榮譽講座陳信雄教授與會員餐敘,近距離面對面溝通交流。

天文學VS. 天.文學  理性與浪漫的對話 

孫維新教授以「從太陽系到宇宙-21世紀天文科學的進展與挑戰」為題,他將十五個天文學近來熱烈探討的議題濃縮為兩小時的精闢演講。利用深入淺出、生動風趣 的談「天」方式,藉由詩詞歌賦的引譬運用,讓原本冷靜理性的天文學,多了浪漫的想像因子,尤其加上多媒體的影片動畫播放輔助,深刻吸引了現場30幾位聽眾 隨著他翱遊宇宙天際。 

孫維新說,有學者提出,覆蓋地球表面積達七成的水,其實佔地球總質量只有 0.06%,而這些水可能是緣自於三、四十億年前彗星撞擊地球所帶來,人類極有可能就是當初撞擊時自外太空帶來的微生物,所以究其根本,是外星人的後代, 沈君山校長就曾提出「每個人都曾是恆星的一部份」的浪漫說法!而天文學家曾經預測2126年8月14日史威福-塔托彗星(Swift-Tuttle),一 顆直徑預估至少有10公里,與6500萬年前毀滅恐龍同等級的彗星將直接撞擊地球!幸好,後來的軌道修正,更正了這個預測結果,這顆彗星可能會擦過地球的 「鼻子」,造成大量壯觀的流星雨,但不具危險性。 

「你看到的我是現在的我嗎?」孫維新解釋說,人們看到的 物體是光在物體上最後一刻的表面散射,亮度決定了距離,距離決定了時間,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,是八分鐘前的太陽,而有名的夏季大三角中牛郎及織女星, 則各是16光年及27光年前的兩顆星。所以每個人眼前看到的物體,並非當時的物體,所以「我眼中的你不是現在的你」,多麼饒富想像的科學對話。 

這場演講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,莫過於是2004年發表的一部5秒鐘影片,但卻是花了科學家14年時間拍攝完成。這五秒鐘的影片是紀錄銀河系中心的巨大黑 洞。絢爛而短暫,卻代表了科學家的毅力恆心以及對真理的堅持。泰戈爾曾經說過一句話「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的話,那你連星星也看不到」。堅持,是通往 成功唯一的路。而「我們的宇宙並非唯一」,孫維新說,我們現在可以觀測到的宇宙邊緣,雖然有一百四十億光年,但這只是一連串大爆炸所造成無限大組合的一小 部分…這個多重宇宙(multiverse)概念,提醒了我們人類跟浩瀚的宇宙相較是多麼地渺小。 

台灣地貌豐富多元  全球地質研究的天堂 

為了研究台灣的土壤,台大農化系教授陳尊賢走遍台灣每一座山,幾乎握遍每座山的泥土。他把台灣豐富多元的土地資源發表於國際,令全球驚豔!這次的演講「台灣 森林生態與養份循環收支」,陳尊賢教授透過專業的調查與研究,帶領會員深入了解台灣的土地,提醒大家進一步愛台灣,保護這塊寶島資源。 

陳尊賢說,台灣除了南北極的冰凍土沒有,其他全世界各種土壤皆有,只要從西岸的嘉義海邊往內陸沿著阿里山、玉山,再到花東縱谷至東部海岸,可看到全世界的土 壤,與夏威夷同列為全世界地質研究的天堂 。尤其,阿里山的淋澱土(Spodosols),更是位處亞熱帶的台灣獨有,此種土壤富含有機質及礦物質,並因為強烈的淋洗作用,因此土壤最上層如黑色巧 克力,中段卻因淋洗而呈見白色,有如巧克力蛋糕夾層中之奶油乳霜。 

陳尊賢指出,其實土壤是「活」的,是一 個自然體,土壤表面帶有負離子,可以淨水及儲存水分,在山上如果一時沒有乾淨的水喝,只要把水漥中的泥水用土壤濾過幾次後,煮開即可飲用。面對這次八八水 災引發的國土政策討論,陳教授也說,我們在進行土地開發及規劃農業發展政策時,不應朝「充分」利用為目標,而必須考量土質的特性。 

舉例而言,台灣中部的紅土為何適合種植鳳梨及茶樹,是因茶樹生長時會產生很多的酸,與紅土中的鋁即可中和。而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皆是黑沃土,一公頃土地就可 產生400公斤的氮,種子灑了以後根本不必施肥,就可以等著豐收,可惜黑沃土在台灣僅東部有一小部份。除了考量地域土壤的不同,更應懂得如何讓土地休養生 息,滋養「地力」,才能長久發展,他說,台灣農地種植面積達88公頃,其實,只要有效利用,65公頃應已足夠。 

為了持續科學獎的創新精神,基金會於2004年成立旺宏科學獎聯誼會,每屆入圍決賽的同學為當然會員,目前已逾150人。年會活動每年定期舉辦,今年有多位 第一屆旺宏科學獎獲獎同學,雖已進入社會職場,但他們仍感念旺宏科學獎對他們的幫助,特地返回「娘家」參與活動,並將自己的社會工作經驗分享予學弟妹們。 聯誼會組織日漸壯大,而會務的順利運作,幹部的努力功不可沒。聯誼會幹部皆為義務職,於2007年改為每屆任期兩年,由全體會員投票選舉產生。為感謝他們 對於聯誼會的付出,基金會也特地準備感謝狀及精美禮品頒贈表揚八位幹部。

 Image.00.jpgImage.02.jpgImage.01.jpg